yl6809永利官网陈继承教授团队在吡嗪香料天然绿色制备技术上取得系列成果突破

来源:yl6809永利官网(新版)发布时间:2025-05-05作者:食品科学学院 文/图创建部门:党委宣传部

近期,食品生物智造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继承教授团队在吡嗪香料生物制备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获得高纯度吡嗪香料单体产品,突破了吡嗪功能香料工业化生产技术,实现100%天然来源,填补国内外空白。

生物法制备的川芎嗪香料高纯度单体产品及第三方权威质量检测报告

香精香料行业在健康消费趋势推动下迎来新发展机遇。据Stratistics MRC数据显示,全球生物技术香料市场规模2023年突破5539亿美元,预计将以9.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30年的10126亿美元。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天然香精需求预计2025年将突破25万吨。聚焦欧洲市场,吡嗪香料呈现量价双升态势。吡嗪类化合物作为关键风味物质,广泛存在于白酒、发酵食醋、咖啡等食品中,兼具独特香气和健康功效。其中,川芎嗪(TTMP)作为典型代表,既是中药材川芎的核心活性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也是国际公认的食品风味添加剂(FEMA3237)。目前,吡嗪类产品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而生物合成技术尚未实现产业化突破。

食醋中川芎嗪影响脂质代谢的机制及促进细胞中胆固醇流出机制,发表于《Food Chemistry》

 

采用聚乳酸微球聚包埋策略有效提升川芎嗪肝脏保护功效的研究,发表于《Food Chemistry》

 

川芎嗪调节胆固醇通路并预防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发表于《Food Frontiers》

陈继承教授团队深耕健康+风味双轨研究,系统开展食品中吡嗪物质的分布检测、形成机制及功能开发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10余项课题。在《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并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团队首创循环氧化介导的微通道缩合生物制备技术,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健康香料产品系列。此项技术范式革新不仅重构了吡嗪类香料的价值链布局,更推动了香精行业生物智造+精准营养的产业升级发展。团队在各类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的代表性成果(部分):

 

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究‌川芎嗪‌缓解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发表于《Phytomedicine》

 

酚酸-芬顿耦合氧化还原循环系统对川芎嗪形成与调控机制,发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没食子酸对3-羟基-2-丁酮的胺化形成川芎嗪的调节机制,发表于《Food Chemistry X》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